新闻中心

深耕文化育人沃土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基础部传统文化课程建设与实践侧记

发布时间:2025-11-04 责任编辑:基础部 来源:基础部 浏览次数:

【通讯员:王雨晴】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 号)》要求,系统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言政策与语言国情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为学校人才培养注入深厚文化底蕴。

一、双轨并行传文脉,传统文化润心田

立足“线上+线下” 融合育人模式,基础部构建起多层次传统文化教育矩阵,实现文化传承与兴趣培育的有机统一。

线下筑基,厚植文化根脉:在大一第一、二学期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必修课,以文化发展脉络为主线,系统解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引导学生从文明传承中建立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夯实文化自信根基。

线上拓维,激活地域活力:打造《中原文化》特色线上选修课,依托中原文化核心承载地的资源优势,让学生足不出户便能探寻地域文化精髓。截至目前,课程已成功开设八期,累计选课人数达6330人。这一庞大选课规模不仅彰显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参与热情,更印证了课程在地域文化传播中的广泛影响力,成为线下教学的重要补充载体。

二、聚焦表达强素养,语言教育促规范

围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基础部以《演讲与口才》选修课为抓手,推动语言政策教育落地见效。课程以普通话应用(普通话达标测试)为核心,有机融合演讲技巧、沟通礼仪等实践内容,形成“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政策认知”的三维教学模式:既帮助学生夯实普通话基础、提升语言表达素养,又通过情境化实践强化对国家语言政策的理解,助力学生在学习与职业发展中规范使用语言,实现“语言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同步提升。

三、课程育人结硕果,文化建设添动能

系列课程体系的落地实施,取得了显著育人成效。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持续增强,语言应用与表达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2024年,我部教师带学生参加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获得“我亲爱的老师”师德演讲一等奖、“我最喜欢的书”故事二等奖,同年在河南省汉字大赛中再获二等奖。在教师教学能力与课程质量提升层面,《中原文化》课程凭借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优质教学呈现,获评校级精品课。2025年,我部语文教师团队依托《中华传统文化》课程积累的文化教学经验与创新设计,在河南省教学能力比赛中获评省赛二等奖。

从学生赛场突破展现的素养提升,到教师课程创优呈现的教学实力,这些成绩背后正是系列课程体系为学院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发展注入的鲜活动力。它以文化为纽带,将育人理念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让每一份荣誉都成为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生动注脚,切实为学院内涵式发展提供支撑、贡献力量。一审:李合月/二审:孙晓景/三审:赵培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