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业群建设 >> 金融学院 >> 正文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科技应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案

2022年04月29日 15:37  点击:[]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群包含专业及面向

包含专业: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由金融服务与管理、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应用三个专业;主要面向产业: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面向岗位群RPA工程师、资产评估、风险管理、金融产品设计、金融智能运营管理、智能客户服务、供应链金融专员、大数据征信评估、大数据风控专员等。

(二)专业群优势、特色

1.党建引领建设发展。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将立德树人贯穿整个工作环节,实施课程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打造精品学生活动品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引导,在学生管理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成绩显著。

2.合作促进建设完善。通过校企合作,一是建设了智慧金融深度学习仿真实训中心,提升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60%左右,已经成功申请“智能财税”、“智能投顾”、“智能估值数据采集与应用”、“金税财务”、“个税计算”共5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其中我院学生“智能财税(初级)”、“智能估值(初级)”两项证书通过率均达到80%以上;二是已建成衡信财税产教学院并投入运营,智慧金融产教学院正在筹备中;三是2020年学校联合中国商业会计学会、河南衡信、河南航天信息等公司组建河南省财税职教集团,并共建河南财税职业教育集团网络服务平台。

3.平台搭建成效显著。一是依托于学校的河南省高水平专业群的会计专业群建设,金融服务与管理、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已成为高水平会计专业群的核心骨干专业;二是得力于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政,我院引进一名高水平专业博士,优化了金融专业师资团队;三是借助于完善的实训设施设备,我院师生勇于拼搏,近五年来学生技能大赛先后获得国赛三等奖一项、省赛一等奖一项,省赛三等奖一项。四是基于我院的区域金融研究中心和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建设,近三年来我院完成省级软科学项目1项、(市)厅级课题26项,发表核心论文5篇。

(三)专业群机遇、挑战

1.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国家十四五规划中16次提及金融。伴随着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5G等技术在金融业的普及应用,金融业数字化时代已经到来,数字经济发展和中原经济区产业转型为学校专业建设带来新机遇,对专业培养方向和专业群结构调整提出挑战。

2.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我院专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生源多元化和学生个体需求多样化,对教学模式改革,个性化培养提出新挑战,对金融科技应用、金融服务与管理、财富管理等专业教学标准和资源输出提出挑战。

3.2021年教育部对原有税务、金融类的专业名称予以更名,我院四个专业分别更名为财税大数据应用、金融服务与管理、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应用,表明这些专业方向要科技化、大数据化。同时,金融服务与管理、财富管理、金融科技应用同属金融大类,天然成群。因此,群内专业特色明显、融合性强,具有较强的共建性。

二、组群逻辑

(一)专业群与产业的对应性及专业群人才定位

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的引导下,金融支持经济强省建设为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新机会。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为、新华三等“头部”企业加速入驻郑州,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构建“郑科贷+政策性担保+创业投资+科技金融资助”四驱联动服务体系,“米++人”综合运输通道全面形成,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门户枢纽,急需信贷服务、物流金融等人才,高职院校可以此为契机,培养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人才。同时,在现代金融服务领域中,科技手段的作用日益显著,银行及新兴金融科技公司的人才需求愈加倾向于具备多专业、跨领域技能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并要求具有某一专业技能。为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革命对传统金融行业的冲击,高职院校应对接新业态发展,培养具有一定信息技术素质、初步掌握金融数据分析能力的初级人才。

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金融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构建以金融服务与管理、财富管理专业为基础,依托财税大数据应用和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的共享资源,围绕投资顾问、市场分析与价值估计等活动,将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作为专业群的基础能力,通过“产教融合”,对接职业岗位群,建立适应新业态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层次分明的专业课程体系。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组群逻辑如图1所示。

 

图片1

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组群逻辑

(二)构建层次分明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推进专业群建设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专业群需切合“底层共享,中层融通,顶层互选”的逻辑,构建“平台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拓展模块”式课程体系。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图2所示。

8f6cb0bfd4e538caebab423d40126e3

2 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

三、建设目标

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导向,与相互依托的数家金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熟练技能的金融复合型技术人才;建构满足企业共性需要和差异化需求的职业化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推进共享性教学资源库建设。

围绕专业群建设优秀的教师创新团队,通过教师创新团队建设,教师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教学技能不断改进,教师参与各类教学比赛获奖情况有质的提升。

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效果取得明显成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认可程度明显提升。依托两个研究中心承接数项厅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横向项目研究有明显突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明显增加,专业群知名度显著提高。

利用专业群教师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举行多次金融知识普及公益活动、“小金宝”在河南高校圈和社会知名度提高、反诈骗宣传活动效果显著、在抖音直播和快手及头条等新媒体粉丝数量居于金融类视频资料前列,提升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创建有一定影响力、特色鲜明、优势凸显的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尝试进行国际交流、交换生合作,逐步扩大专业群国际知名度。

四、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完善“党要管党、党抓发展、党主育人、党蓄队伍、党谋幸福”的全面领导体系,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全心、全员、全程、全面、全体、全景”协同复合式思政格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的建设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实施师生党员带动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学生会建设,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深化“课证融通”模式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深化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机制,制定依托大数据、区块链能力平台和专业方向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课证融通”、“订单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岗位需求和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与证书考试、人才培养与就业相结合。

开展“三实”教学体系,彰显职业教育特色。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坚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在长期的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中,构建了“实训-实践-实习”的“三实”教学体系,使得本专业群在校学生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达60%以上,彰显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色。

8604f46fd96e7cbd3eac3054928c62b

继续开展1+X证书制度,实施学分制改革,推进书证融通。以智慧金融产教学院为依托,构建高水平金融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探索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金融领域急需、业务能力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新范式。

(三)优化课程体系,开发优质资源

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建设,根据郑州市产业设置“岗位设置→分析关键工作过程→提炼工作任务→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设置课程”的路径,构建出“底层共享、中层融通和顶层互选”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将基本知识与素质制定按统一的标准来考核,促进不同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的关联性。院系与企业合作分析经典的工作岗位,提炼关键工作任务,确定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设置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

以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综合应用为主线,设计专业群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学交替的课程体系,满足金融机构共性需要和差异化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校内外实践教学,通过边讲授、边实训实习,使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置业务导向型专业课,并与金融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公共平台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形成教学软件、教学大纲、实训方案、考核指标体系等教学文件。利用校内软硬件资源,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模拟训练,培养学生核心岗位技能。

通过借鉴国家教学资源库及省级精品课的建设,逐步形成校级精品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整合各种优质资源,促进教学改革,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搭建共享资源平台,形成课程标准、教学单元设计等网上教学资源,为学生实现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目前,校级精品课程《保险-让生活更美好》、《金融服务礼仪》正在建设中。

(四)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材改革

“课程思政”进课堂,全方位打造职教“金课”。努力探索“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新模式,多维度设计教学内容,探索项目式、案例式、情境式等教学内容设计,开展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设计。借助国家教学资源库、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课等各类在线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科技创新,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现代化。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倡导教师科学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项目式、情景式、实践式教学,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完成专业100%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改。

学校与行业企业里的一线岗位要求同步发展,积极推行数字化的专业教学资源和课程,进一步建立资源、课程、校企协同建设机制,把行业企业真实案例引入到教学全过程,从育人观念、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对到接企业真实情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含金量以及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院系探索设置教材编制机制,跟随信息技术发展以及产业升级、动态更新的情况,及时更新教材,对接岗位能力需求编制专业群共享的专业基础教材,与企业共同开发相关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手册、实训指导手册和指导教材。

实施教材开发战略,校企合作开发引领性教材以省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项目、省级及以上应用示范项目和横向课题等为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将国家与行业标准、专利和新标准、新规范等工作知识改造成教学案例同时纳入教材内容,出版活页式教材2本以上,高职立体化教材1本以上,国家级规划教材1本。

(五)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决定了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的教学评价必须多样性,突出能力的考核评价方式,体现对综合素质的评价。首先,评价主体多样化,要建立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相结合,同时吸纳行业企业专家的评价,以及行业组织的考核评价,如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构建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其次,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突出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后,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相结合,突出理论教学评价和实践教学评价的有效结合。

(六)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师资水平

制定教师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通过严把进人质量关、鼓励在职教师攻读上级学位、有计划安排教师到实习基地参加社会实践,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证书培训和考试等途径优化师资队伍。

实施师资提升工程,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河南航信、互联众信、中国人寿等知名企业合作,构建教师队伍梯队培养体系。开展专业平台课程教师跨专业教学能力培训,提升平台课程教师教学的针对性。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类竞赛,申报各类奖项,力争获省级以上奖项或荣誉,申获国家级创新实用型发明专利。建设“双师”型名师工作室,立标杆重规划,实现“双师”比达90%以上。

建设企业兼职教师库,实现人才双向流动。建立高水平专家库,一是聘请省内高校知名专家组成顾问专家组,定期指导专业建设;二是与校企合作企业深度融合,引入企业知名专家和管理人员、聘请产业教授和杰出技能大师到校授课,同时安排教师每年进入企业调研、交流或实习,提高教师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七)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校政行企”育人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典范校推动校企合作。与校企合作企业建设对接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实践教学基地。注重 “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探索现代学徒制改革。发挥智慧金融产教学院的组织融合作用,激发校企双主体办学活力,扩大培养培训规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校企共建智慧金融产教学院,推动产教融合组织新形态发展。

(八)打造专业技能平台,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建设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产教学院,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依据校企合作,建成智慧金融产教学院,聚焦郑州市金融行业升级转型相关企业,打造金融科技应用数据库,为相关金融机构提供线上线下服务。加快建成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先进的金融共享中心,成为财经大数据、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产学研用基地;校企联合定期发布财经数据分析、智能金融行业需求等高水平研究报告。

以两个中心为依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旨在促进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各方需求,推动金融业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多形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和范围,一是发挥专业群在课程开发、资源建设与共享等方面的优势,服务省内同类别高职院校;二是以区域金融研究中心和互联网研究中心为助力,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维护地方金融稳定,推动金融改革,改进金融服务,全力参与新郑州建设,促进全市经济高速、平稳、健康发展。

(九)优化管理体系,构建保障机制

优化专业群管理体系,构建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教学管理、师资管理、科研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实验实训管理、顶岗实习管理等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出发,构建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的管理体系,构成分工明确、运作规范、协同配合、高效有序的专业群工作机制。专业群建设统筹分配群内的教学活动以及科硏活动,方便统一调配专业群内开放共享的各种教学资源,如师资、实习实践基地等。

加强学生校外实习过程和教师企业学习培训的监督管理,提高学生校外实习与教师培训的质量;依据学校外聘企业教师的考核制度,加强外聘企业教师的教学考核,督促外聘企业教师増强教学责任心,做好学生实习实训的教学指导工作。将知识的理论教学评价标准和专业技能的实践评价融入企业规范,让学校的评价体系与企业的规范以及学生职业工作的准则融为一体,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形成了衔接,帮助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得到准确的反馈,利于后期更进一步完善相关教学措施。

五、预期成效

经过两年的建设,各项指标基本符合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申报金融科技应用服务专业群为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具体成效概括如下。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河南实际和本校软硬件基础设施实际,经过两年的探索和改进,真正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基本实现课程教学资源的全电子化;教师创新团队获多项厅级以上奖励,教学成果达到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产教融合不断推进,订单培养模式逐步推广;依托两个中心组织金融发展论坛,形成特色报告,服务地方经济;人才培养规格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和国家建设需要。

2022年末,完善“三实”育人运行机制,融入“码农计划”项目;完成专业群课程思政案例库和专业课程资源库2项;专业群公共素养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占比达到50%,组织师生参加教师能力大赛和学生技能大赛4项以上;申报省、厅级教改和科研项目10项;省级以上规划教材1本;“双师”比例达90%

2023年末,建成产教学院1个,全面推行“三实”育人运行机制,形成“码农计划”项目成果;建设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出版活页教材、立体化教材各2本;累计实现50%教师赴企业实训。

六、建设计划进度

序号

建设任务

年度目标

2022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双主体协同培养人才

1.建立产教学院1个;将产教学院纳入“码农计划”项目;

2.调研产业技术和企业人才岗位需求,完成专业群发展分析;

3.根据岗位需求,调整编制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4.探索现代学徒制。

2.德技融合、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1.研讨、修订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教学行为规范和考核方案,建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30个,初步形成课程思政案例库;

2.举办金融学院第三届课程思政大赛。

3.构建多渠道人才培养机制、拓展学生成才路径

1.继续实施“1+X”证书方案,培养学生240个;

2.探索面向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群学生的综合实训课程,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3.探索课--证融通运行机制。

2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1.以专业群综合应用为主线,打造专业群平台课程

1.校企合作双主体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2.优化4门专业基础共享课程的课程标准。

2.建设专业数字化资源库

1.完成3门专业数字化资源。

3.开发专业群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1.建设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申请建设并运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

3

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

1.特色教材编写

1.出版活页式教材2本、出版国家规划级教材1本。

2.信息化教学应用

1.推进信息化应用,完成专业50%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改,

2.无纸化作业和考试的比例占比达到40%

3.“三实”育人进一步深化

1.完善“三实”育人运行机制。

4

教学评价与改进

1.专业课注重过程性考核

1.体现过程性考核的课程占比达到60%

5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1.建设技艺精湛的“双师”队伍

1.组织新技术专项培训班,骨干人员5人;

2.继续组织1+X证书教师培训班,培训10名教师;

3.“双师”比例达80%

2.组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1.积极申报校级教学工程项目1项;

2.积极申报市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

3.组建专业群专家团队开展专业指导;

4.聘任金融领域省级专家担任教学创新团队领头人。

3.建设企业兼职教师库,实现人才双向流动

1.探索校企教师双向流动机制;

2.健全教师企业学习和认证机制。

6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1.建设与完成原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升级改造

1.建立衡信产教学院使用规章制度;

2.逐步推行“三实”育人机制,促进校内实训基地向生产性实践、实习等综合性基地转型。

2.完善“1+X”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1.优化职业资格认证平台;

2.引导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3.深化打造智慧金融产教学院

1.完成金融科技应用数据库的建设;

2.探索校企合作共建智慧金融产教学院,打造金融科技人才孵化基地。

7

服务发展能力提升

1.服务社会公众

1.共享至少1门专业课,服务社会公众;

2.制作反诈骗视频20个,进行社会推广普及;

3.通过两个中心的公众号,定期更新专业知识,普及金融知识,为读者答疑解惑。

2.依托2个研究中心,服务地方经济

1.   举办金融发展论坛1次,申请厅级以上课题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

8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建立专业群的动态管理机制,成立专业群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1.专业群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安排专人或兼职人员做相关调研;

2.设计专业群动态管理机制架构。

2.建立专业群的诊断机制,制定人才培养质量全称监控体系

1.由专业群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人调研;

2.诊改机制框架形成。

3.规范项目资金使用,提升项目建设绩效

1.建立建设标准,评价标准和资金管理等制度。

七、经费保障

 

 


建设内容

专业群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总计

省级财政投入

地市级财政投入

举办方投入

行业企业支待

学校自筹

金额(万元)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

(几元)

(%)

(万元)

(%)

(万元)

(%)

(万元)

(%)

(万元)

(%)

总计

592.3

 

361.3

100

 

 

 

 

 

 

231

100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

 

 

 

 

 

 

 

 

 

 

10

100

2

 

 

 

 

 

 

 

 

 

 

6

100

3

 

 

 

 

 

 

 

 

 

 

14

100

小计

 

 

 

 

 

 

 

 

 

 

30

100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1

 

 

 

 

 

 

 

 

 

 

0

100

2

 

 

 

 

 

 

 

 

 

 

2

100

3

 

 

 

 

 

 

 

 

 

 

90

100

小计

 

 

 

 

 

 

 

 

 

 

92

100

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

1

 

 

 

 

 

 

 

 

 

 

25

100

2

 

 

 

 

 

 

 

 

 

 

0

100

3

 

 

 

 

 

 

 

 

 

 

4

100

小计

 

 

 

 

 

 

 

 

 

 

29

100

教学评价与改进

1

 

 

 

 

 

 

 

 

 

 

0

100

小计

 

 

 

 

 

 

 

 

 

 

0

100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1

 

 

 

 

 

 

 

 

 

 

5

100

2

 

 

 

 

 

 

 

 

 

 

6

100

3

 

 

 

 

 

 

 

 

 

 

10

100

小计

 

 

 

 

 

 

 

 

 

 

21

100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1

 

 

 

 

 

 

 

 

 

 

5

100

2

 

 

 

 

 

 

 

 

 

 

0

100

3

 

 

361.3

 100

 

 

 

 

 

 

0

100

小计

 

 

 

 

 

 

 

 

 

 

5

100

服务发展能力提升

1

 

 

 

 

 

 

 

 

 

 

20

100

2

 

 

 

 

 

 

 

 

 

 

30

100

小计

 

 

 

 

 

 

 

 

 

 

50

100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

 

 

 

 

 

 

 

 

 

 

2

100

2

 

 

 

 

 

 

 

 

 

 

2

100

3

 

 

 

 

 

 

 

 

 

 

0

100

小计

 

 

 

 

 

 

 

 

 

 

4

100

 

 

 

 

 

 

下一条:金融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施管理办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