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开展“清明节诗文诵读”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冬至后第108天,阳历4月4-6日前后。我国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只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据传与晋文公谋臣介子推有关的寒食节则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渐渐地就合二为一了。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除了祭祖和扫墓,古人还有清明节踏青、植树,并开展射柳、蹴鞠、放风筝、荡秋千等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2013年,清明节被我国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纪念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我院基础部特于3月28日——4月1日在全院各班级开展了“清明节诗文诵读”活动。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选择素材、反复演练、公开展示等一系列环节,进一步了解和发掘了清明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增强了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热爱。
此次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了我国清明节的由来,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也为我院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色彩。[文/任丽英 审核/赵培勇]
附:清明节诗词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左河水
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
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宋)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南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长安清明言怀》(唐)顾非熊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莺自啭,万家车马雨初晴。
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厌此生。
春色来年谁是主,不堪憔悴更无成。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 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唐)来鹄
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洛阳清明日雨霁》(唐)李正封
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
千门尚烟火,九陌无尘土。
酒绿河桥春,漏闲宫殿午。
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