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业群建设 >> 商贸系 >> 正文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工作方案

2022年04月29日 15:42  点击:[]

一、建设工作目标

电子商务专业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发展机遇和跨境电商基地区位优势,依托优质校企资源,以产教深度融合为主线,以高水平创新师资队伍为保障,坚持“做特色文章,创一流专业”的理念,本着“特色、交叉、融合、高水平”的专业建设原则,重塑大商科、拥抱新零售,聚焦方向,做大做强专业。

商贸系将通过两年的建设,汇聚一支高水准的创新师资队伍,产出一批具有显示度的标志性成果,使我系的专业特色更加鲜明,教师队伍更富活力,服务地方经济能力更为出众,办学效益更为明显,使我院成为我省商科教育不可或缺的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基地。

(一)拓展专业发展空间

建设省级重点专业或省级骨干专业;建设直播电商、跨境电商产业学院、数字营销产业学院;建设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加强校企合作,建设直播电商产教融合型实习实训基地。

(二)加快专业群内涵建设

通过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积极申报主持市厅级及以上教学改革项目;建设电子商务产教融合教学资源库;申报建设校级精品在线课程、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推进“1+X”证书课证融通;建设营销策划技能大师工作室;承担地方、企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或研究课题;培养省市级专业技术带头人与骨干教师。

(三)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通过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带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农村产品流转,完善乡村电商人才培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发挥电商职教集团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申报示范性职教集团,建设电商职教集团网络服务平台,成立集大数据、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字营销培训为一体的产学研用创新技能平台。

(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成立科研和双创教师团队,筹建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力争获得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上;申报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与郑州市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二、建设工作任务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思政教育贯彻于整个专业群的专业教学与第二课堂中,根据专业群的共性及不同专业的个性特点,嵌入思政要素,着重建设《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基础》《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等课程思政示范课,申报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强化电子商务行业综合素质、工匠精神等的培养,使专业群内各类课程与课程思政紧密相联、同向而行。贯彻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大力探索现代学徒制,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

瞄准商业发展新变化,商科发展新要求、电商人才培养新方向,以“校企共育、知行合一”为培养理念,形成完善的“工学结合、多元培养、德技兼修”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数字营销技术技能人才。依托哲思传媒、千蚁电商、好想你枣业、酒便利、河南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知名企业,聚焦电子商务运营、直播电商、商务数据分析、跨境电商运营等关键领域和核心岗位,大力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校企共建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共建教学资源库,开展学生共管、实训基地共享、师资队伍共建、人才培养成本共担的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

3.校企共建产业学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依据《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立足郑州市作为河南省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在国家强调“新业态”、“新商科”的背景下,围绕专业群的产业链群及岗位技能要求,校企共建直播电商、跨境电商、数字营销产业学院,促进商科建设落地,以中原经济区等区域行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与行业的横向联系、纵向关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4.推行“1+X”证书制度,实现课证融通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数字营销技术》、《直播电商》、《跨境电商B2C数据运营》等“1+X”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优化课程设置,跟踪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前沿,优化专业群课程设置,及时把最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规范纳入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实现课证融通。同时,申报更多数字营销领域的“1+X”证书试点,实施专业化培训与技术技能考核,强化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教学优质资源建设,推动“三教改革”

1.构建群内联系紧密、特色鲜明的专业群课程

校企合作开发专业群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以电子商务专业群综合应用为导向,设计专业群的人才能力、技能和素质结构。以专业群的基础共享课程为依托,构建基于商贸流通业和现代商服务业等产业需求的课程和岗位交叉融合特征的专业群互选课程。专业课程构建坚持“能力本位+动态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技能拔尖课”“工匠培育课”“技术前沿课”等课程体系,淡化专业和课程边界,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堂,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实现课程体系的动态扩展。

2.建设专业群资源平台,实现网络化教学

推进信息技术和教学充分融合,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建设一批精品在线课程和数字营销教学资源库。依托河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联合集团内院校成员和企业单位,共同建设职教集团服务平台和专业群教学资源平台,推动专业课程资源数字化、网络化。

3.推动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体现“工学结合”的教学特色

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块化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体现“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特色。开展“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鼓励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项目式、情景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融产于教”“融教于产”等新型教学改革方式。开发引领性教材及教材配套资源,构建案例新、模式新、内容新、产教结合紧密的立体化、新形态教材体系。

(三)内育外引相结合,加强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1.立足专业群建设,建设“立体化”教师队伍

专业群内各专业实践性极强,且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结合紧密,立足专业群建设需要,针对新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等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立包含科研型、教学型、实践型、服务型等多种类型的“立体化”教师团队。

2.加大培育力度,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通过内培外引,加大行业领军人才与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扩大专业影响力。依托陈立洁技能大师工作室,进一步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定时定期定目标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师实践技能提升行动。加强教科研团队建设,通过“传帮带”机制,带动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类竞赛,积极申报教科研项目,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建立分阶段培养评价师资制度,促进教师“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的职业成长。

3.依托职教集团平台,建立企业兼职教师库

借助学院牵头成立的河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从集团企业成员单位、省内外电子商务企业中遴选适合专业群建设的企业兼职教师,主要包括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直播电商、内容电商企业等不同细分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企业负责人等。推动学院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双向流动,校企共建“互兼互挂”的实训实践机制,在提升学院教师实践水平的基础上,借助更多企业兼职教师补充专业群的教师资源库。

(四)创建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技能提升途径

1.发挥全民技能振兴基地优势,助力专业群实践教学

以河南全民技能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加强直播电商与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商务管理等专业的横向联系,把关联性强、结合度高的专业实践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开展。同时,利用基地平台、设备等优势,引企业实践项目入基地,开展专业群实践教学,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2.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以“先进性、智能化、生产性”为引领,完善以实践教学为主,兼具生产服务、创新创业、科研应用、师资培养等多功能的实训教学基地。引企入校,建立产教融合型课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新商科人才复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引领,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型实践教学基地。

3.共建校内外实践基地,促进工学结合式育人

专业群与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哲思传媒、好想你枣业等一批企业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推动教师、学生“走出去”,企业兼职教师走进课堂。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载体,把课堂开在企业中,融入企业真实文化环境,开展实战性项目训练,引进企业导师,改进教学管理方式方法,促进工学结合式育人。

4.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搭建智能化零售开放实训室,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了解新零售的运作逻辑、商业模式、技术支持等,通过引入RFID、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设备和软件平台资源,为学生全力打造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学生团队 +企业 +导师” 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五)发挥专业集群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建设以新商科新零售为主的商贸人才服务团队。依托全民技能振兴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销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以电子商务和新零售快速发展为契机,进行新零售模式探索,引领本地企业技术更新,并实施以“导向化、企业化、职业化”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改革,打造现代商务服务团队。开展多层次、高端技能培训,探索实施“育训结合”的就业帮扶措施,积极落实国家稳就业政策,构建涵盖远程教育、成人教育、职业资格考试、骨干教师培训等技能培训服务体系,开发面向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和考试培训,通过X证书和“学分银行”服务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

2.联合开展河南省电商“双师型”人才培养培训

基于河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项目,充分发挥专业群的优势,利用专业群的师资队伍(包括企业兼职教师)、校内实习实践基地、企业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场地及设备,对全省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开展培养培训,为我省建设电子商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做出新贡献。

3.发挥技能优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精神,按照《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遴选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示范专业点的通知》要求,通过我系河南省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点,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直播电商等业态优势,借助淘宝、天猫、抖音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农产品促销,培育更多农村电商、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带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农村产品流转,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4.发挥电商职教集团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将省电商职教集团建设成国内领先、省内一流的职教集团,依托省电商职教集团,建设集大数据、电子商务、数字营销培训为一体的网络服务平台以及专业咨询平台,包括电商专业办学质量评估与发布平台、电商专业人才测评系统以及岗位需求大数据系统,以“产学研”为支撑,服务集团内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发展需求。

(六)加强国际合作,做响商贸品牌

1.以跨境电商为抓手,促进国际贸易发展

培养更多跨境电子商务学生,为我省外贸企业、进出口企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等提供更多电子商务运营、网络推广、美工及客服人员,为我省开展国际贸易提供更多人力支撑;作为我省全民技能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承接更多的社会培训,为企业培养更多从事国际贸易的直播人才,服务企业发展;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为起点,推动专业群内其他专业教师参与更多国际贸易相关培训,增强国际化商贸意识,加强国际化交流。

2.继续服务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大会,加强国际交流

以河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协办第二届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大会为契机,组织更多专业教师、学生参与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大会,进行交流学习,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化会议的服务能力,加强与参会国际企业的沟通与合作。

(七)建立保障机制,推动专业群建设可持续发展

1.建立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成立专业群建设工作专班,建立由系领导、专业群负责人、各专业带头人、知名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专业群建设方案和建设成果评估、考核机制,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进行专业评价,不断优化专业群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专业群可持续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分步实施,逐级推进,确保完成建设绩效目标,并接受监控、评价和审计。

工作小组组长:南志光、孙霞

工作小组副组长:陈曦

工作小组成员:卢宁、褚旭、陈子慧、王翠、王婧、郭增茂、赵奕镞、方德花、刘清云、巨洁瑾、于彭涛、吴玉鑫、李靖宇、宋明明

2.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

依托郑州跨境电商示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战略地位,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对专业群建设进行诊断与改进,不断完善专业群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专业群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持续提升专业群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专业群建设的多领域、深层次、重内涵式发展,确保专业群建设得到持续改进。

三、预期成效

通过电子商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升,产教融合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与运用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率先建成省内一流、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高地和技能创新高地。

(一)教学改革方面

以专业群内涵建设为核心,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群内各专业课程相容性达到30%以上;申报省教育厅教学改革实践项目1个,申报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申报建设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建设完成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型教学资源库;推进信息化应用,完成50%专业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

(二)校企合作方面

校企共建电商与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推广现代学徒制,成立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直播电商产业学院、数字营销产业学院,培养现代学徒300名以上;引进“1+X”证书3个,培训学生200人以上,培训证书获取率50%;建设校外实践基地4个以上。推动建设河南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项目,建设直播电商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三)师资队伍方面

申报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郑州市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个;建设营销策划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培养6名骨干教师;组织15名教师参加1+X证书师资培训,组织12名老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双师”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

(四)技能竞赛方面

力争获得全国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1个以上;力争获得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1个。

(五)科研成果方面

开发活页式教材1本,出版高职立体化教材3本以上,申报校级课题5项,省教育厅教改项目1项或市厅级研究课题4项以上。

(六)创新创业方面

推进直播电商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向生产性实训基地转型;成立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完成创新创业课题1项。

(七)社会服务方面

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培训150人;打造电子商务乡村技能振兴项目示范专业点,培训200人;建设河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网络服务平台,开发电商专业办学质量评估与发布平台、电商专业人才测评系统、岗位需求大数据系统。


四、建设任务分解

序号

建设任务

年度目标

2022

2023

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校企双主体协同培养人才

1.成立“直播电商”现代学徒制班、巨木店长现代学徒制班;

2.校企共建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课程体系。

依托省电商职教集团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成立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班。

2.校企共建产业学院

1.筹建直播电商产业学院,与企业达成框架协议;

2.制定产业学院运行机制;

1.建设直播电商产业学院;

2.筹建数字营销产业学院。

3.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1.申报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

2.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

1.申报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

2.完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形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集。

2

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

1.开发专业群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1.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从零开始学电商、商业文化素养、经济学基础),投入使用并申报校级精品课程;

2.录制完成《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直播电商运营》和《新媒体运营》3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投入使用;

3.建设直播电商省级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1.投入使用并运行《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网络视频与直播营销》和《新媒体运营》3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申报校级精品在线课程3门。

 

 

2.课程体系构建

1.以专业群的基础共享课程为依托,构建基于商贸流通业和现代商服务业等产业需求的课程和岗位交叉融合特征的专业群互选课程;

2.开发“能力本位+动态人才培养”模式;

3.对现有专业设置情况把脉问诊,构建产学研用互动的专业建设机制。

1.实施并完善“能力本位+动态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技能拔尖课”“工匠培育课”“技术前沿课”课程体系。

3

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

1.特色教材编写

1.出版高职立体化教材2本(《商业文化素养》《电子商务基础》);

2.编制《信任沟通》活页式教材。

编制《直播电商运营》活页式教材

2.信息化教学应用

推进信息化应用,完成专业30%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改。

推进信息化应用,完成专业50%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改。

4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1.建设技艺精湛的“双师”队伍

1.安排5-6名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2.组织5名教师参加双师培训。

1. 计划安排5-6名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2. 组织5名教师参加双师培训。

2.组建结构化教学创新团队

1.申报校级和市级优秀教学基层组织;

2.营销策划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入校企合作项目,培养6名骨干教师;

3.建设营销和电商教学创新团队。

1.申报市级基层教学组织;

2.申报省级教学创新团队。

 

3.教学能力比赛

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省级三等奖及以上奖项

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4.科研能力提升

申报校级课题5项、市厅级及以上课题5

申报校级课题3项、市厅级及以上课题5

5

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1.完善“1+X”职业技能培训

1.1+X”证书获取率50%

2.制定“1+X”证书2023年度预算方案,本年度计划培训学生100人。

1.1+X”证书获取率50%

2.制定“1+X”证书2024年度预算方案,本年度计划培训学生100人。

2.打造实践教学平台

1.制定直播电商实训课程标准;

2.立足于省全民技能振兴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打造电商实践、服务企业平台;

3.建设直播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1.制定新媒体运营实训课程标准;

2.优化直播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3.创新创业项目推进

1.建设专业群校企合作实践实训基地;

2.推进营销和电商实习实训基地向生产性实训基地转型,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

3.在专业群系选课内设置创新创业课程。

1.完成创新创业课题1项;

2.升级优化专业群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6

服务发展能力提升

1.依托师资培训基地,推进河南职教发展

1.依托“数字营销技术”1+X师资培训项目,培训职业院校教师50人左右;

2.组织教师参加1+X证书师资培训;

3.组织教师参加“人人持证”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

1.依托“数字营销技术”1+X师资培训项目,培训职业院校教师60人左右;

2.组织教师参加1+X证书师资培训;

3.组织教师参加“人人持证”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

2.利用学院教育资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电子商务乡村技能振兴项目示范专业点,培训100人左右。

电子商务乡村技能振兴项目示范专业点,培训100人左右。

3.发挥职教集团优势,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1. 建设河南省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网络服务平台,开发电商专业办学质量评估与发布平台、电商专业人才测评系统、岗位需求大数据系统。

2.依托电商行指委,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培训

70人。

依托电商行指委,组织电子商务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培训

80人。

7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建立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1.成立专业群建设工作专班,建立由系领导、专业群负责人、各专业带头人、知名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

2.共同制定专业群建设方案和建设成果评估、考核机制,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定期进行专业评价,不断优化专业群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机制。

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群可持续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分步实施,逐级推进,确保完成建设绩效目标,并接受监控、评价和审计。

 

2.规范项目资金使用,提升项目建设绩效

建立专业群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建设标准、评价标准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等制度。

建立健全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严格考核各项绩效目标,确保财政资金保值增值。

 

3.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专业群建设水平

定期邀请省内外专家对专业群建设进行诊断与改进,不断完善专业群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

持续提升专业群服务学院其他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实现专业群建设的多领域、深层次、重内涵式发展,确保专业群建设得到持续改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