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蓝山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华夏文明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蕴含了人类历史上最宝贵的文化财富,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几种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提倡道德的重要性,孔子就是一位主张以德治国的思想家,他不仅主张君主要“为政以德”“其身正”,还要引导广大人民要修身养性,作为个人要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而这些都是道德的内在本质;道家的老子更是一位道德家,墨子主张要兼爱、非攻、尚贤等。这些古代的先哲们都大力提倡德育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在上的君主以德治国,中间的官吏以德行约束自己,民间百姓培育道德,这样的国家就可垂手治之,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人民身心安稳,过着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生活。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面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当中充满了道德沦落的现状,面对社会当中各种恶性事件的发生,很多人都感叹传统文化美德在日渐丢失。市场经济日益繁荣,外国资本主义的很多价值观随之也传入中国,自私自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价值逐渐侵蚀着国人,这种现象不仅在我们的党政干部当中很常见,而且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是我国的未来,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前途是否明朗。很多专家和学者都主张复兴传统文化道德,他们认为既然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蕴含着如此优秀的成分,如果对其加以挖掘和复兴,加大对公民的传统文化教育,就可以此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近几年,在全世界都掀起了孔子学院热,全球各国的大学都争办孔子学院,在国内也掀起了“国学热”,从小学开始就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发芽成长直至生根。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多元价值观相互碰撞和冲突。在国家富裕和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背后,很多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却日益变得荒芜,他们感到不满足,感到困惑和迷茫。传统文化中重人际关系、重社会和谐、重道德修养、重礼义廉耻、重道德自律、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等思想资源一下子成为全社会最需要了解最需要获得的东西,因为这些思想观念正是当今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的东西。人们试图通过对儒家思想、传统文化、国学的重视,来呼唤社会的道德良知,呼唤正义的力量,呼唤健全的理想人格,呼唤人性中善的本质;进而希望通过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提高全民族的整体道德素质,再现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好宿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