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
 
 
道德讲坛 
 学校首页
 部门概况
 理论学习
 文明创建
 通知公告
 规章制度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道德讲坛>> 正文

弘扬孝德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2013年05月27日 21:20  点击:[]

弘扬孝德文化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摘要弘扬孝德文化是公民道德、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新型孝德文化的内涵不仅包括尊孝长辈,还包括遵守社会公德、社会规范。新型孝德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峄城区自开展“四德”工程活动以来,坚持以“孝德”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一些列活动,成效斐然。
  关键词孝德文化 促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孝德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 公民道德建设的需要
  “道德不倡、天下不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各种腐化思想日益泛滥,导致一部分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背弃道德底线,给社会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小悦悦事件、毒奶粉案、地沟油事件等一些列道德事件给党和国家敲响了警钟,道德建设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关乎社会和谐、稳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
  “万千道义,慈孝为先”。敬老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内涵最深、包容最广、最具有渗透力和影响力的道德传统。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德文化一直是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是一个公民对国家尽忠、对工作尽责、对社会感恩的思想道德基石,因此,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道德建设应当从孝德建设抓起,孝德建设是解决目前道德问题的有效手段。
  ()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孝德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中国人际与社会关系得以形成的基本精神纽带,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因此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下推进,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支撑。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经硕果累累,人民也普遍树立起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了空前提高,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加强,但精神文明建设相对物质文明建设仍相对滞后,诚信、孝道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在一些地方和领域仍然存在,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目前阶段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就是人的荣辱观、价值观问题,而荣辱观等道德层面的问题需要传统孝道文化的弘扬为基础。
  
二、 新型孝德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
  () 新型孝德文化的内涵
  传统的孝德文化强调的是晚辈对长辈的尊、顺,但也造成了长辈的绝对权威,子女的独立人格在父母面前得不到彰显,子女成为父母的私产,子女规劝、检举父母之过便可能被仍定为不孝,甚至构成犯罪。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应弘扬尊亲敬长、尊师重道的新型孝德文化,即不仅要孝敬父母,对于比自己年长的人也都要尊敬,要像长辈学习但更应该尊重真理,遵守社会规范。
  () 新型孝德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动
  新型孝德文化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起点。“孝,德之始也”,孝不立,则德不行。孝文化是扎根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价值认同,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约束性,以孝文化推动荣辱观教育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新型孝德文化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强大动力。“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人尽行孝重道,则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少有所学有所为,也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泰民安目标是一致的,以孝文化推动民众树立共同富裕,民族复兴的理想具有天然优势。
  新型孝德文化是形成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舍小家而报大家,由“家”而“国”的理念一直是我国圣人志士的人生信条。爱家报国、守家卫国的一统思想更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最好诠释。新型孝德文化从孝做起,强化人们尊祖爱家理念,从而搭建起爱家报国的有效平台。
  新型孝德文化是干部队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助推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文化中,自我修养一直被国人视为齐家治国的先决条件,新型孝文化不仅重孝而且强调尊重真理、遵守社会规范,是干部教育的有效资源。
  
三、 峄城区孝德文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及成果
  近年来,峄城区非常重视孝德教育,为此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措施
  1、重抓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孝德”文化氛围。峄城区各部门单位利用各种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持久地开展“孝德”传统教育。在显要位置制作设置一批弘扬“孝德”文化的公益广告、宣传标语及雕塑。各镇街指导村、社区把敬老孝亲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向村民发放公开信,做到《弟子规》上墙,《和谐幸福家庭标准》入户。规划建设尊老敬老宣传一条街,提升区“孝德”教育基地建设水平,并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定期组织“孝德”讲堂、举办敬老孝亲事迹报告会,组织文艺工作者编排敬老孝亲文艺作品。组织编写的《“孝德”文化知识读本》,在全区范围内无偿赠阅。中小学校把敬老、爱老、养老、助老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广泛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教育青少年学生常说感恩话、多做孝敬事、读写孝敬文章、养成孝敬美德。《峄城通讯》、电台、电视台、峄城政府网等媒体,要在醒目位置和黄金时间制作、播发“孝德”文化公益广告,营造敬老孝亲的浓厚舆论氛围。
  2、重抓载体建设,多层面开展“孝德”实践活动。以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为主线,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老年人住房、财产、婚姻、继承等各项合法权益。全区各部门单位根据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在城区家庭、农村家庭和机关干部、企业职工、中小学生不同层面中,集中开展 “我向父母献孝心”实践活动。在老人节、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开展了敬老孝亲实践活动。在全区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在开展好单位职工孝德教育的同时,积极带头参加社会上各种形式的敬老孝亲活动,引导、激励企业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爱心人士参与孝老敬老活动,形成良好风尚。
  3、重抓孝道标准量化,推动敬老孝亲责任落实。敬老孝老不仅包括对老人的财物供养,还包括对老人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和精神慰藉。全区全面推行了《家庭赡养老人协议》,合理制定赡养标准。对每个家庭供养老人的生活费用、节假日感恩费用、医疗费用、衣物被褥、取暖用煤、粗粮细粮、生活日用品和零用钱等都做出明确规定,确保老人生活费用高于家庭成员平均生活水平,保证老人生活无忧、精神愉快。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部门带头开展了孝老敬老“学、比、评”活动,落实孝老奖惩措施。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好表率,自觉提高供养父母标准,节假日和平时要多回家看望陪同父母,多给予父母精神关爱。镇街在帮助村庄、社区落实赡养标准的同时,明确了家庭成员所承担的赡养老人责任及供养数额,村(社区)每半年公布一次家庭赡养老人协议内容,年终公布每个家庭供养老人的具体情况。鼓励子女为老人开展养老储蓄、缴纳养老保险金,减轻家庭养老负担,推进家庭养老习惯的养成。
  4、重抓志愿孝老活动,让老年人充分享受社会关爱。全区各部门单位组织做好空巢老人、贫困老人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关爱档案,广泛组织学生、志愿者和民间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志愿关爱帮扶行动。通过设立爱老助老基金,对家庭贫困、子女无力赡养的老人,实施重点救助或集中供养,加快了养老社会化步伐。充分发挥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依法及时调解各类纠纷,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车站、影剧院、公园和商场、银行、邮政、通信等服务窗口、公共场所,张贴敬老助老和优待老年人的明显标志,开设了老人专用通道、专门窗口及“敬老服务岗”。全面落实70岁以上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免医疗挂号费、免公园门票等优待政策,推动全社会孝老敬老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真正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与温暖。
  5、重抓典型选树,大力弘扬敬老孝亲孝德文化。广泛选树敬老孝亲模范典型,组织开展了“学孝德典型、比赡养水平、评孝敬家庭”活动。按照镇街抓村(社区)、村(社区)抓家庭、系统抓单位、层层树典型的原则,通过自荐、推荐、评选、公示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了村、镇、区三级“幸福家庭”、孝敬老人“好媳妇”、“好儿女”评选活动,层层设立“孝星榜”,提高了孝亲人士的荣誉感,让孝老敬老典型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新成果
  去年以来,全区140余项道德主题实践活动相继开展,实现了“四德”工程创建活动常年不断线,全区“五老”宣传员先后开展宣讲活动159场次,受教育的党员群众和青少年达2.4万人次。积极开展“一地阳光”和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扶持成立了峄城义工协会、聚好人俱乐部志愿组织,组建了巾帼志愿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2012年,聚好人俱乐部免费举办了6期“中华传统文化论坛”和14期《弟子规》讲坛;峄城义工协会会员发展到600多人,一年内开展助学帮扶、尊老爱老、环境整治等专题活动40余次。
  组织开展的“寻找最美峄城人”活动先后推出各类先模人物12个,古邵镇二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公公的好儿媳李中朵入选“山东好人---每周之星”,是2012年我市唯一入选人物;2012年度第三届“感动枣庄”十佳人物评选中,峄城区有2人入选。
  以庄户剧团为依托,围绕“四德”工程创建,自编自演了戏曲《倔婆婆和犟媳妇》、小品《争创幸福家庭》等群众看得高兴、听得明白的文艺节目20余个,在全区城乡巡回演出,全年演出267场次,观众近10万人次。在农村 100多个村居进行了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全区所有村居都参与了区委宣传部、区妇联组织的“一百个幸福家庭、一百名优秀家庭角色”的推荐、评选;“孝德”峄城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各个镇街进行了巡回演讲,在各镇街组织了孝老爱亲先进表彰及文艺表演。在学校,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精心组织了“孝德讲堂”进校园、传统文化进校园、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
  始终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确立了21个村为“孝德”工程示范村,明确了有创建方案、有创建机构、有创建活动、有赡养协议的“四有”标准,制订了详细的创建任务,目前示范村建设成效斐然。
  作者简介:
  宗明华 男 枣庄市峄城区老龄办副主任
  楮衍成 男 中共峄城区委党校讲师

 

上一条:弘扬孝廉文化 加强“官德”建设 下一条:河南省关于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

关闭

 
 
    • CopyRight 2007-2018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郑尉路18号

    • 电话:00371-66727260 66727605 66727123    传真:0371-6672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