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反哺”暖心故事:2014我们一起努力 孝不能迟
发表时间:2014-01-15 来源:中国文明网道德模范频道综合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陪父母亲人吃饭了?你有多久没有打个电话给他们报平安?你有多少次因他们的唠叨厌烦,将他们的苍老、步履蹒跚视作理所当然?近期涌现的几个孝行“反哺”暖心故事,让小编内心为之一动。《桃姐》导演许鞍华说,要在年轻一辈和老年人之间达到真正的平等十分困难,到最后可能是各自妥协。事实上,在某些细小的部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故事里的儿女们以行动宣传孝道:世界上什么都能等,唯有尽孝不能等。2014年,让我们一起努力,因为孝不能迟。
"最珍贵时刻"孝心组图感动网友:您可以老得慢点吗
一年前我们还能一起牵着手散步,可是现在,你连走路都没办法了。(重庆晚报)
好像从没分开过的早上,你跟小孩一样地跟我说要吃肠粉,我就去买了,还买了你爱的橙味芬达。可是现在,你却只能吃流质的食物,连筷子也拿不稳了,外婆,你可以老得慢一点,等我再成长,变成可以让你依靠的人吗。
她对外婆说
还是那个地方,但外婆已经不是当初的外婆。
你答应过要等我结婚生子,所以你要好好活着,健康活着。
我要把休息时间拿来陪外婆,因为老人看一次就少一次。
你的时间一天天在减少,我想要一直一直记录下去。
2014年,我们一起努力,孝不能迟。
我们想一想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陪父母亲人吃饭了?
你有多久没有打个电话给他们报平安?
你有多少次因他们的唠叨厌烦,将他们的苍老、步履蹒跚视作理所当然?
在某些细小的部分,我们或许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这几天,网上一组名为“最珍贵时刻”的图片感动了众多重庆网友,截至昨天下午6时,有近万名网友留言。
这组照片是深圳网友、26岁的黄诗琦(英文名Siky)拍摄,拍摄时间分别是2013年初和2014年初,一部分是黄诗琦87岁外婆去年初的样子:活泼可爱,健步如飞;另外一部分是她外婆去年8月突发脑溢血后,现在的样子:神情恍惚,几乎站不起来。
“还是那个地方,但外婆已经不是当初的外婆……你答应过要等我结婚生子,所以你要好好活着,健康活着……2014年,我们一起努力,孝不能迟。”黄诗琦为这组图片配上“最珍贵时刻”的标题。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陪父母亲人吃饭了?你有多久没有打个电话给他们报平安?你有多少次因他们的唠叨厌烦,将他们的苍老、步履蹒跚视作理所当然?这些扪心自问并非要引人愧疚,而是想唤醒埋藏在心底的那些自以为平常甚至麻木了的爱。
《桃姐》导演许鞍华说,要在年轻一辈和老年人之间达到真正的平等十分困难,到最后可能是各自妥协。事实上,在某些细小的部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
扬州“百寿笑脸图”记录老人生活点滴 10天拍摄传递孝道
1月9日,一段名为“百寿笑脸图”的视频在土豆网发布,该视频由扬州4位摄影爱好者采集拍摄,收集了扬州市区、宝应、仪征、高邮等地共137位百岁老人的照片。拍摄者刘光荣介绍,一共391张照片,只为记录下每一位百岁老人的点点滴滴。因为拍摄过程中的震撼与感动,他们决定发布上网,传递孝道,希望能给更多人启发。 >>>
引发关注
照片记录137位百岁老人
“有人说,老人是一幅多彩的画,画里有着春的温暖、夏的热烈、秋的丰硕、冬的凝重;有人说,老人是一本沉甸甸的影集,里面存放着岁月沉淀的老照片;也有人说,老人是一部精彩的史书,里面记载着时代变迁,沧海桑田……”1月9日,这段名为“老人是一幅多彩的画 百寿笑脸图”的视频发布到土豆网,引来众人关注。
视频一开始,字幕就打出“名城百寿,人杰地灵,宜居扬州,献给扬州地区的百岁老人”。随后,一张张百岁老人的笑脸、老人们生活细节的照片依次呈现。而照片上那些布满沧桑的脸颊,慈祥的笑容,直击人们心灵。
“昔日,你们黑发如涌;如今,你们的白发已遍染青丝;昔日,你们面容光洁;如今,你们的皱纹已绽放秋菊。”视频旁白缓缓讲述。而照片上,有的老人坐在家中藤椅上,惬意地晒着太阳;有的站在家中客厅,对着镜头微笑;有的膝下子孙满堂,享受着晚年的幸福时光……
“太有心了,将扬州这么多老人的瞬间抓拍下,非常有意义。”“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们,真想回去看看。”不少网友在视频后留言。
记者连线
4位摄影爱好者拍摄10天
1月9日上午,记者联系上该视频的组织发起人,“扬州摄影在线”发起人刘光荣。
“平时就很喜欢拍摄一些老人,这次根据民政部门的部署安排,就做了与百岁老人有关的题材。”刘光荣介绍,上个月9日,他和团队里秦万国、朱华勇、胡钰三个好友,分别在市区、宝应、仪征、高邮等地进行采集拍摄。在各地民政部门的帮助下,他们仅花了10天时间,就顺利采集到137位百岁老人的信息,拍摄了2万多张照片。
据刘光荣介绍,他们多次选片后,终于选定了391张。“我们主要就是想留下最真实,最形象,最能反映老人状态的照片。”一个星期前,视频终于剪辑完成,“看着我们拍摄的老人照片,能回想起拍摄的场景,看到他们就看到了老扬州的历史,很庆幸,我们能够亲眼见证!”
八旬母亲住院掉光牙 孝子嚼烂饭菜喂食“反哺”
儿子(右)为母亲嚼烂饭菜(网友提供)。 儿子(右)为母亲嘴对嘴喂饭(网友提供)。
12日,(威海)市民苗先生致电本报称,有人发帖上传孝子口喂母亲吃饭的照片,引来网友点赞。发帖者解释,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市区某医院病房内,陪床的儿子为让掉牙的老母亲吃上肉,用嘴嚼碎,并用口一点点送至母亲口中。这个孝子是经区崮山镇爱于村的周英旭。
12日上午,记者联系到发帖者张先生,张先生一直在市区某医院陪床,他说,照片就在该医院拍摄的,拍摄时间为1月2日。当日,照片中的老太太暂住在病房外的走廊内。中午时分,老太太的儿子买来馅饼做午饭。让张先生没想到的是,老太太并没有自己拿着馅饼吃,而是由儿子嚼碎,一口一口喂到嘴里。张先生恰好看到了这一幕,便拿出手机拍下感人的一幕,“虽然看起来是小事情,但真的很感人”。
张先生的帖子引起热议,不少网友纷纷点赞。网友“痒痒挠挠”评论,“父母垂垂老去,正是子女反哺时。”网友“静止”说,“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喂大我们的,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我们理应这样。”“xplisa”说,“这就是爱,永恒的爱,不变的爱,亲情胜过一切,这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在公共场合用嘴喂饭,周英旭没有觉得难为情。他称,喂饭的时候脑子里全是母亲勤劳的身影,不自觉地流下泪来,“这是我第一次这样喂母亲,我没有顾忌到不卫生,我只希望母亲能快点康复”。 >>
63岁女儿拉车载父母抵达海南海口居民自发迎接
孝顺儿女肩拉“房车” 载老父老母千里抵琼
此举是为完成父母游历中国梦 11日多位市民自发来迎接
谢淑华马成银拉着“房车”走在海口的街道上。
1月11日中午时分,谢淑华、马成银拉着“感恩号”抵达海口,向导王锐在右手边时不时咨询老人情况。图片由南国都市报记者刘孙谋 摄
好心市民将饮料送到谢淑华手里。
为圆母亲的旅游梦,63岁的江苏徐州退休女老师谢淑华,用特制人力板车拉着91岁的妈妈许美荣看全国各地风景。同行者还有52岁的山东农民马成银和他80岁的父亲。获评“中国十大孝子”的王锐为他们当导游。来自三个不同家庭的五个人于2013年9月17日从北京出发,一路南下,于2014年1月11日抵达海口。
镜头:
两辆人力“房车”
两个家庭和一位向导
谢淑华把一根很粗的绳子套在肩膀上,双手握住人力“房车”的把手,健步往前奔。“看不出我是63岁的人吧。”这位退休女教师仰起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笑容灿烂。她那满头银发的老母亲搭起窗帘,乐呵呵看着路边的风景,笑容里满是幸福。
比谢淑华年轻11岁的马成银驾起车来更显轻松。“海南岛的风景真是美啊。”他边走边和车里的老父亲聊天。老父亲不时递上块毛巾,给儿子擦汗。
一位中等身材的男子陪同他们奔走,不时为他们搭把手。他叫王锐,为了实现晕车的母亲外出看风景的梦想,他和哥哥王凯曾拉人力车载母行路3万多公里,在30个省、市、区留下足迹。2011年,王锐兄弟获评“中国十大孝子”。
谢淑华和马成银说,正因为被王锐兄弟俩自制房车载着老母亲畅游华夏的故事所感动、所启发,他们选择以同样的方式,向父母尽孝。他们的行动得到了王锐支持,由他当向导,一路非常顺利。
两位老人所乘坐的人力“房车”看起来像大花轿。车顶蒙着红色的绒布和流苏,车门上打有“感恩号”三个字,车后打有“百善孝为先,拉着父母去旅游”等标语。“房车”长约2米,宽约1.5米,高约2.2米。车里放着换洗的衣物和生活用品,车底垫了4层海绵垫。可以说,这“房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白天是交通工具,晚上就是父子、母女的“旅馆”。
这两辆“房车”是由上海一家爱心企业出资打造的,每辆7000元。 >>
1. 首 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 页 转到第
2. 京ICP备030140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陪父母亲人吃饭了?你有多久没有打个电话给他们报平安?你有多少次因他们的唠叨厌烦,将他们的苍老、步履蹒跚视作理所当然?近期涌现的几个孝行“反哺”暖心故事,让小编内心为之一动。《桃姐》导演许鞍华说,要在年轻一辈和老年人之间达到真正的平等十分困难,到最后可能是各自妥协。事实上,在某些细小的部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故事里的儿女们以行动宣传孝道:世界上什么都能等,唯有尽孝不能等。2014年,让我们一起努力,因为孝不能迟。
"最珍贵时刻"孝心组图感动网友:您可以老得慢点吗
一年前我们还能一起牵着手散步,可是现在,你连走路都没办法了。(重庆晚报)
好像从没分开过的早上,你跟小孩一样地跟我说要吃肠粉,我就去买了,还买了你爱的橙味芬达。可是现在,你却只能吃流质的食物,连筷子也拿不稳了,外婆,你可以老得慢一点,等我再成长,变成可以让你依靠的人吗。
她对外婆说
还是那个地方,但外婆已经不是当初的外婆。
你答应过要等我结婚生子,所以你要好好活着,健康活着。
我要把休息时间拿来陪外婆,因为老人看一次就少一次。
你的时间一天天在减少,我想要一直一直记录下去。
2014年,我们一起努力,孝不能迟。
我们想一想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陪父母亲人吃饭了?
你有多久没有打个电话给他们报平安?
你有多少次因他们的唠叨厌烦,将他们的苍老、步履蹒跚视作理所当然?
在某些细小的部分,我们或许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这几天,网上一组名为“最珍贵时刻”的图片感动了众多重庆网友,截至昨天下午6时,有近万名网友留言。
这组照片是深圳网友、26岁的黄诗琦(英文名Siky)拍摄,拍摄时间分别是2013年初和2014年初,一部分是黄诗琦87岁外婆去年初的样子:活泼可爱,健步如飞;另外一部分是她外婆去年8月突发脑溢血后,现在的样子:神情恍惚,几乎站不起来。
“还是那个地方,但外婆已经不是当初的外婆……你答应过要等我结婚生子,所以你要好好活着,健康活着……2014年,我们一起努力,孝不能迟。”黄诗琦为这组图片配上“最珍贵时刻”的标题。
你有多久没有回家陪父母亲人吃饭了?你有多久没有打个电话给他们报平安?你有多少次因他们的唠叨厌烦,将他们的苍老、步履蹒跚视作理所当然?这些扪心自问并非要引人愧疚,而是想唤醒埋藏在心底的那些自以为平常甚至麻木了的爱。
《桃姐》导演许鞍华说,要在年轻一辈和老年人之间达到真正的平等十分困难,到最后可能是各自妥协。事实上,在某些细小的部分,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一些。 >>
扬州“百寿笑脸图”记录老人生活点滴 10天拍摄传递孝道
1月9日,一段名为“百寿笑脸图”的视频在土豆网发布,该视频由扬州4位摄影爱好者采集拍摄,收集了扬州市区、宝应、仪征、高邮等地共137位百岁老人的照片。拍摄者刘光荣介绍,一共391张照片,只为记录下每一位百岁老人的点点滴滴。因为拍摄过程中的震撼与感动,他们决定发布上网,传递孝道,希望能给更多人启发。 >>>
引发关注
照片记录137位百岁老人
“有人说,老人是一幅多彩的画,画里有着春的温暖、夏的热烈、秋的丰硕、冬的凝重;有人说,老人是一本沉甸甸的影集,里面存放着岁月沉淀的老照片;也有人说,老人是一部精彩的史书,里面记载着时代变迁,沧海桑田……”1月9日,这段名为“老人是一幅多彩的画 百寿笑脸图”的视频发布到土豆网,引来众人关注。
视频一开始,字幕就打出“名城百寿,人杰地灵,宜居扬州,献给扬州地区的百岁老人”。随后,一张张百岁老人的笑脸、老人们生活细节的照片依次呈现。而照片上那些布满沧桑的脸颊,慈祥的笑容,直击人们心灵。
“昔日,你们黑发如涌;如今,你们的白发已遍染青丝;昔日,你们面容光洁;如今,你们的皱纹已绽放秋菊。”视频旁白缓缓讲述。而照片上,有的老人坐在家中藤椅上,惬意地晒着太阳;有的站在家中客厅,对着镜头微笑;有的膝下子孙满堂,享受着晚年的幸福时光……
“太有心了,将扬州这么多老人的瞬间抓拍下,非常有意义。”“想起了我的爷爷奶奶们,真想回去看看。”不少网友在视频后留言。
记者连线
4位摄影爱好者拍摄10天
1月9日上午,记者联系上该视频的组织发起人,“扬州摄影在线”发起人刘光荣。
“平时就很喜欢拍摄一些老人,这次根据民政部门的部署安排,就做了与百岁老人有关的题材。”刘光荣介绍,上个月9日,他和团队里秦万国、朱华勇、胡钰三个好友,分别在市区、宝应、仪征、高邮等地进行采集拍摄。在各地民政部门的帮助下,他们仅花了10天时间,就顺利采集到137位百岁老人的信息,拍摄了2万多张照片。
据刘光荣介绍,他们多次选片后,终于选定了391张。“我们主要就是想留下最真实,最形象,最能反映老人状态的照片。”一个星期前,视频终于剪辑完成,“看着我们拍摄的老人照片,能回想起拍摄的场景,看到他们就看到了老扬州的历史,很庆幸,我们能够亲眼见证!”
八旬母亲住院掉光牙 孝子嚼烂饭菜喂食“反哺”
儿子(右)为母亲嚼烂饭菜(网友提供)。 儿子(右)为母亲嘴对嘴喂饭(网友提供)。
12日,(威海)市民苗先生致电本报称,有人发帖上传孝子口喂母亲吃饭的照片,引来网友点赞。发帖者解释,该照片的拍摄地点在市区某医院病房内,陪床的儿子为让掉牙的老母亲吃上肉,用嘴嚼碎,并用口一点点送至母亲口中。这个孝子是经区崮山镇爱于村的周英旭。
12日上午,记者联系到发帖者张先生,张先生一直在市区某医院陪床,他说,照片就在该医院拍摄的,拍摄时间为1月2日。当日,照片中的老太太暂住在病房外的走廊内。中午时分,老太太的儿子买来馅饼做午饭。让张先生没想到的是,老太太并没有自己拿着馅饼吃,而是由儿子嚼碎,一口一口喂到嘴里。张先生恰好看到了这一幕,便拿出手机拍下感人的一幕,“虽然看起来是小事情,但真的很感人”。
张先生的帖子引起热议,不少网友纷纷点赞。网友“痒痒挠挠”评论,“父母垂垂老去,正是子女反哺时。”网友“静止”说,“小时候父母就是这样喂大我们的,我们长大了,父母老了,我们理应这样。”“xplisa”说,“这就是爱,永恒的爱,不变的爱,亲情胜过一切,这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在公共场合用嘴喂饭,周英旭没有觉得难为情。他称,喂饭的时候脑子里全是母亲勤劳的身影,不自觉地流下泪来,“这是我第一次这样喂母亲,我没有顾忌到不卫生,我只希望母亲能快点康复”。 >>
63岁女儿拉车载父母抵达海南海口居民自发迎接
孝顺儿女肩拉“房车” 载老父老母千里抵琼
此举是为完成父母游历中国梦 11日多位市民自发来迎接
谢淑华马成银拉着“房车”走在海口的街道上。
1月11日中午时分,谢淑华、马成银拉着“感恩号”抵达海口,向导王锐在右手边时不时咨询老人情况。图片由南国都市报记者刘孙谋 摄
好心市民将饮料送到谢淑华手里。
为圆母亲的旅游梦,63岁的江苏徐州退休女老师谢淑华,用特制人力板车拉着91岁的妈妈许美荣看全国各地风景。同行者还有52岁的山东农民马成银和他80岁的父亲。获评“中国十大孝子”的王锐为他们当导游。来自三个不同家庭的五个人于2013年9月17日从北京出发,一路南下,于2014年1月11日抵达海口。
镜头:
两辆人力“房车”
两个家庭和一位向导
谢淑华把一根很粗的绳子套在肩膀上,双手握住人力“房车”的把手,健步往前奔。“看不出我是63岁的人吧。”这位退休女教师仰起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笑容灿烂。她那满头银发的老母亲搭起窗帘,乐呵呵看着路边的风景,笑容里满是幸福。
比谢淑华年轻11岁的马成银驾起车来更显轻松。“海南岛的风景真是美啊。”他边走边和车里的老父亲聊天。老父亲不时递上块毛巾,给儿子擦汗。
一位中等身材的男子陪同他们奔走,不时为他们搭把手。他叫王锐,为了实现晕车的母亲外出看风景的梦想,他和哥哥王凯曾拉人力车载母行路3万多公里,在30个省、市、区留下足迹。2011年,王锐兄弟获评“中国十大孝子”。
谢淑华和马成银说,正因为被王锐兄弟俩自制房车载着老母亲畅游华夏的故事所感动、所启发,他们选择以同样的方式,向父母尽孝。他们的行动得到了王锐支持,由他当向导,一路非常顺利。
两位老人所乘坐的人力“房车”看起来像大花轿。车顶蒙着红色的绒布和流苏,车门上打有“感恩号”三个字,车后打有“百善孝为先,拉着父母去旅游”等标语。“房车”长约2米,宽约1.5米,高约2.2米。车里放着换洗的衣物和生活用品,车底垫了4层海绵垫。可以说,这“房车”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白天是交通工具,晚上就是父子、母女的“旅馆”。
这两辆“房车”是由上海一家爱心企业出资打造的,每辆7000元。 >>
1. 首 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 页 转到第
2. 京ICP备03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