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邓琳】云课暖人心,隔屏不隔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根据学校疫情防控的要求,艺术学院迅速调整上课模式,开启线上教学。从三尺讲台上到方寸屏幕前,艺术学院教师们认真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的教学要求,创新思路、多措并举,积极应对非常时期的线上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让我们一睹抗疫期间老师们的线上风采,共同致敬每一位坚守岗位的老师!
范亚飞——遥相呼应,做学生掌握知识的解惑者

艺术学院教师范亚飞,是艺术设计教研室主任,也是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专职教师,讲授《软装设计》、《三维制图Ⅱ》课程。
线上教学期间,范老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互动性、参与性。为高质量开展线上教学,保证“实践课程开起来”、学生“居寝上课动起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实质等效,范老师依据线上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进度,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掌握知识点,突破设计难题。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遥相呼应”,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同时,范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从理想信念、爱国情怀、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达到立德树人、德艺双馨的教育目的。



张权——情景演绎,做学生职业素养的领路者

艺术学院教师张权,是艺术设计教研室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专职教师,讲授《影视化妆》、《三大构成》课程。
在线上教学期间,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在线课堂,通过实操直观演示、职业角色扮演、情境导入新课、互动面板交流,拉近了屏幕前师生距离,让学生代入角色,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融入课堂互动中来。
在《影视化妆》课上,张权老师将职业观融入课堂练习中,学生扮演特效化妆师,老师扮演顾客,通过学生向老师展示推荐练习作品,教师给出购买作品金额,即为学生作品分数。在交流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师生交流,也将职业观念深入人心。此外,针对线上实操课程无法面对面指导的问题,张权老师在每节课前录制操作讲解视频,课上发至钉钉班级群,为学生在课堂练习时提供参考;在《三大构成》课上,张权老师为22级大一新生设立了三个目标,将职业规划、个人发展融入课程中,让学生树立惜时、勤勉,上好网课,日日精进,停课不停学,学业不掉线。


郭洁琼——以知育人,做学生美育素养的提升者

艺术学院教师郭洁琼,是公共艺术教研室的一名专职教师,教授《书画鉴赏》、《美术鉴赏》、《中国画Ⅱ》、《绘画基础》课程。线上教学以来,郭老师以学情为抓手,制定线上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进度,同步教学内容,保障教学质量。
如何上好线上绘画实践类课程,对教师来说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郭老师丰富线上授课形式,采用双镜头切换方法进行技法示范和知识点展示,使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学习的同时,能够清晰观摩到教师绘画步骤与技法要领,从而达到理论结合实践,更直观更高效地完成学习内容,掌握技法实操。郭老师鼓励学生积极上传绘画作品,运用修改画笔软件工具第一时间对作品的形体关系、光影空间、色彩运用进行纠正,提高线上课堂学习效率。线上课程中,郭老师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元素融入绘画实践中,并与学生交流自身画画经验与感受,拉进师生距离,调动学生积极性与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实践中找寻“绘画人”的共鸣。

巴悦——角色模拟,做学生发散思维的引导者

艺术学院教师巴悦,是艺术设计教研室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专职教师,讲授《舞台影视化妆》、《三大构成》、《PS人像后期处理》课程。
线上教学期间,巴悦老师在课堂中设置了许多互动的小环节与小任务。在无法实操练习ps课程中,以角色模拟的形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掌握发散思维与沟通技巧。在电视舞台化妆与三大构成课程中利用钉钉与学习通平台的程序特性,将抢答、连麦等多种形式应用于教学中,令学生们在充满快乐的学习氛围里理解相关知识点,同时感受着特殊时期里老师实时的关注与陪伴。

疫情之下,当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许多人过起了慢生活的时候,老师们的日常依然是那样紧张和充实。他们用实际行动,助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生而平凡,却因为爱与责任,浑身散发着光芒。【审核:王学俊、张良/摄影:范亚飞、张权、郭洁琼、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