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邓琳】面对再次突如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艺术学院按照学校疫情防控的要求,开启线上教学。由于部分艺术类课程实践性强,如何通过线上教学尽可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成效成为眼下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通过课前研判和软件试播,艺术学院教师们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利用钉钉小班授课平台,为学生带来了别样的线上课堂体验。
文舞相融的《体育舞蹈》——陈雪婷
本课程为舞蹈表演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坚持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结合的原则,以训练促技能,以剧目促创新,达到从课堂走向艺术舞台的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牛仔舞基本步伐。通过对身体姿态与基本步伐关系的学习,提升舞蹈肢体重量(weight)、能量(energy)、空间(space)、时间(time)四大元素的运用。
课程形式设计:线上教学师生存在隔离屏障,师生带‘装’上课,增加学习仪式感,依托会议模式镜头多方位切换,在互动交流中密切关注学生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分析,保障教学质量。
乐学善思的《发型设计II》——荆娅
本课程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聚焦中国古代各时期发型设计,旨在通过课程提升学生对中国发型史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发型制作的能力。
课程内容设计:针对发型制作的实操环节,通过教师示范,使学生对整体流程有初步认知。高盘发的稳固处理,前区鬓发的预留是完成本节课造型的重点。为使学生掌握发型技法,荆老师采用逆向思维,先让学生通过观摩,自行总结发型制作步骤,通过超星学习通提交;然后,老师对学生笔记进行点评,指出错误,梳理正确的制作步骤;接下来,再由学生实践,完成发型制作。
课程形式设计:线上课程学生注意力容易不集中,为保证线上教学实效,要求学生全员开摄像头,随时监督上课状态。设计“看——思——纠——练”四个环节,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当自己的“小老师”,把被动学换为主动学,善思学。
美人之美的《绘画基础》——郭洁琼
本课程为陶瓷工艺与制作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提升学生对光影空间关系的把握,掌握颜色调和技巧,探索笔触、用线的方式方法,为后续的《中国画》、《泥釉材料绘制》课程打基础,做铺垫。
课程内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陶瓷花卉花纹绘制训练,教学重点是青花瓷、五彩瓷的纹饰临摹。针对瓷器纹饰线条多变、造型复杂且色彩丰富的特点,如何使学生在线上教学中学有所得,掌握绘画要领是课程内容设计重点。郭老师从“美”入手,启智润心,使学生先感受陶瓷纹样之美;接着线上示范,学生观摩并记录瓷器花卉纹样绘制要点;随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任务模块练习,教师直播点评作品,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分享学生佳作,品美人之美,感悟中国传统艺术魅力。
课程形式设计:在教学设备中增添单独延伸可调节镜头,对焦画纸,使学生能够清晰观摩到教师绘画步骤与技法要领,保障学生能够更直观更高效地完成学习内容,掌握实践技法。
线上陪伴驱阴霾,云端聚力润心田。面对多变的疫情形势,艺术学院老师们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线上教学思路,以生动有趣的授课形式助力我校的抗疫行动。【审核:王学俊,张良/摄影:张笑晓,荆娅,郭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