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部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三)

发布时间:2024-02-2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撰写人:高培 所在部:基础部

一、案例主题

环保词汇学习:树立环保意识,感悟大国担当与中国智慧

二、案例意义

本案例选自《通用英语1》第八单元“Volunteering”导入部分,图片展示环境破坏、濒危野生动物等,引出全球环境问题。本案例深挖思政育人资源,以问题为导向,从“环境问题有哪些”到“我们应该怎么做”进行全面探讨。通过纪录片“信天翁的故事”引导学生意识到全球环境问题;继而引出“塞罕坝精神”,感悟塞罕坝务林人为解决环境问题付出的努力;最后引出习近平主席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倡议,感悟中国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大国担当与中国智慧。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习环境主题词汇和表达,丰富学生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熟练运用环境主题词汇和句式,学会谈论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情感目标

从“塞罕坝精神”到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感悟中国智慧,培养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四、思政教学素材

思政素材1:BBC纪录片Seven Worlds, One Planet《七个世界一个星球》——信天翁的故事


南极洲一座小岛上,信天翁雏鸟正在窝里等待觅食的父母回家。这时,暴风来了。失去庇护的雏鸟在巢里被吹得东倒西歪,他们一旦跌出温暖的鸟巢,就可能在低温环境里死去。但即便在低温环境下侥幸存活,等到父母回家,信天翁雏鸟也难逃一劫。因为高度近视的信天翁父母只会通过雏鸟在不在巢里,来判断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南极的暴风雨变得更大也更频繁,信天翁雏鸟的存活变得愈发艰难。过去十五年,南极洲灰头信天翁的数量已减少一半以上,濒临灭绝。

思政素材2:塞罕坝——从“一棵松”到“一片海”

塞罕坝地处河北省承德市最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这里曾是皇家猎苑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因开围垦荒、大肆砍伐,逐步退化成荒原沙地。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369人的创业队伍,开启了战天斗地的拓荒路。

彼时的塞罕坝到处是沙地和光山秃岭,风卷着沙粒雪粒遮天盖日,打到脸上像刀割一样疼。第一代务林人、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带领职工开展“马蹄坑大会战”,吃住在山上。艰苦付出终换来回报:栽植的落叶松516亩,成活率达96%以上。

新一代塞罕坝人没有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42岁的于士涛如今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他说要“紧握前辈们的接力棒”。60年来,一代代塞罕坝人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百万亩人工林海,有效阻止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为涵养水源、净化淡水、防止土壤流失提供“绿色保障”。

思政素材3: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强调:“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经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刻内涵,为实现人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五、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环节线型铺开。

(一)提出问题

1.请学生看下面四幅图片,提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学生分小组讨论,用句型There are...in the picture或I can see...in the picture描述图片信息。选几个小组代表分享,教师及时纠正发音、语法等错误。

2.让学生把四幅图片和global warming, endangered animal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ater shortage进行连线,并自行划分音节朗读、翻译。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上述四幅图片都是和哪个中心词有关的?学生回答:environment(环境)。进而分小组进行头脑风暴,扩充和环境有关的其他词汇,投屏至学习通。

4.教师播放BBC纪录片视频引入思政素材1。以发生在南极洲信天翁身上的悲剧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A variety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ccur frequently, and we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各类环境问题频发,需要引起大家对环保的重视。

(二)分析问题

1.引导学生从四幅图中的环境问题入手,探讨各种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如图2中的海平面上涨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给出表示原因的参考句型:The reason why ... happens is that.../That’s why.../The answer to this problem involves...

2.学生分组讨论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将讨论结果投屏至学习通。采用师生评+组内生生评+组间生生评的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

3.教师总结:“Environmental problems such as global warming, and endangered animals are actually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近些年诸如全球变暖、动物濒危等各类环境问题,其实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解决问题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教师提出问题:With so man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let's see what efforts and contribution Chinese people have made.(面对如此多的环境问题,让我们看看中国人做出了哪些努力和贡献。)教师展示塞罕坝前后对比图片,讲述塞罕坝奋斗故事引入思政素材2。一代代塞罕坝人的付出和坚守,让塞罕坝从“一棵松”到“一片海”,创造了绿色奇迹。

2.在塞罕坝精神的感召下,“What can you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n daily life?”(日常生活中,你可以为保护环境做出哪些努力?)学生思考并罗列要点,邀请几位同学到讲台前分享见解。学生的答案大多是:不使用一次性购物袋throw-away shopping bags;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地铁出行choose to walk, ride a bike, or take a bus / subway ...教师可继续补充环保词汇,如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节能减排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回收利用reuse instead of discarding等。

3.教师总结,以习近平主席金句图片的形式引入思政素材3。环境保护需要大家的参与,全球环境治理需要多国共同努力。我国在这方面体现了大国担当(responsible country),习近平主席倡导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build a community of all life on earth),更是彰显了中国智慧(Chinese wisdom),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China’s plans)。

六、案例教学反思

(一)亮点与精彩

1.立德树人,倾心育人。本案例中,教师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方面,坚持德育为先,汲取中国智慧中的和谐理念和地球生命共同体意识,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本案例旨在从环保观念、担当意识、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等方面,通过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2.线型呈现思政内容,全程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实施中,本案例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线形铺开,以BBC动物濒危纪录片引出问题,以塞罕坝精神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以国际化视野看待问题,树立环保意识,感悟大国情怀、大国责任与大国担当,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不足与改进

本案例的不足之处在于思政素材库有待更新和补充。教师将进一步更新和补充课程思政的素材库,以便贴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需求。此外,教师的思政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后续将加大政治素养、教学方法的培训,以便更好地挖掘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