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关于组织开展“点赞道德模范”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5-07-14 责任编辑: 来源:宣传部 浏览次数:

关于组织开展“点赞道德模范”活动的通知

全体教职工:

近日,管城区文明办下发文件,要求各单位要广泛发动,积极参与,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撰写道德寄语、发表道德感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要求全体教职工,按照文件要求,积极参加。活动结束后,请各部门将本部门员工参加情况,发电子邮件给739149655@qq.com

特此通知

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文明办

2015年7月14日

管文明办【2015】18号

关于组织开展“点赞道德模范”活动的通知

区直各单位、辖区各级文明单位:

6月24日,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在中国文明网等知名网站进行集中公示宣传,并由中国文明网牵头,在网上开展“点赞道德模范”活动。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通过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让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根植社会,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宣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传播善行义举,激发公民道德意识,在全社会树立崇尚、热爱、学习、争当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

二、活动内容

各单位要广泛发动,积极参与,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撰写道德寄语、发表道德感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操作流程如下:登陆中国文明网http://www.wenming.cn/,点击“道德模范”专栏,进入“德耀中华·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专题,进入“点赞道德模范”版面,点击要点赞的道德模范,进行在线评论,发表道德感言。同时,用手机扫二维码参与点赞,点击进入“2015点赞道德模范”活动,在电脑屏幕上会出现“扫二维码参与点赞道德模范”二维码,用手机扫二维码,进入点赞页面,按照要求,完成点赞。在线留言或点赞中,建议重点点赞河南籍道德模范(见附件),并备注上单位、姓名,以便督查考核。

三、工作要求

此次点赞活动截止时间到7月31日。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参与,积极探索创新,借助新兴媒体传播手段,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参与群众的价值认同感。市文明办已将“点赞道德模范”活动纳入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景区、文明校园测评内容,促进道德模范学习宣传不断拓展深化。各单位要积极主动开展活动,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并向区文明办报送。

联系人:刘少博 联系电话:66263858

电子邮箱:guanchengwenming@126.com

附件: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籍候选人

管城区文明办

2015年7月13日

附件: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河南籍候选人

助人为乐类137号:张全收,男,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十多年来,张全收把公司积累的大部分资金用于各类公益慈善事业,先后累计捐款2000多万元,受到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助人为乐类105号:王英杰,男,河南省开封市敦复书院院长。他存善心、行善事,常年捐资助人;拿出经商30年来积蓄的1000多万元,开办敦复书院,弘扬先进文化、传播中华美德,免费让30多万人接受道德教育,为人们建起一座省心修身的“精神殿堂”。

见义勇为类242号:孟瑞鹏,男,中共党员,生前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为救落水儿童,他奋不顾身跳入冰冷湖水,将生的希望留给两个素不相识的孩子,献出了年仅24岁的生命。

见义勇为类246号:胡阳海、黄春刚。胡阳海,男,汉族,1978年10月生,河南省潢川县谈店乡小吕店村村民。黄春刚,男,汉族,1978年1月生,河南省潢川县谈店乡吴寨村村民。两人面对劫匪尖刀凛然不惧,连追4个路口与歹徒展开生死搏斗、身负重伤,最终将歹徒制服。

诚实守信类320号:李江福,男,中共党员,河南新城建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从事建筑业30载,坚持用良心做事、靠诚信盖楼,建造1000多栋楼房,没有出过一次质量问题、没有一次延误工期、没有拖欠过工人一分钱,获得国家优质工程等各种奖励160多项,构筑起一座座“诚信大厦”。

诚实守信类348号:段新宽,男,中共党员,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三川镇三川村党支部书记。15年来,他心系群众、诚信为民,凭借着山里汉子一股子掷地有声的拗劲儿,帮助家乡旧貌换新颜,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兑现着当初对乡亲们许下的诺言。

敬业奉献类419号:许光,男,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南省新县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作为开国上将许世友长子,他1965年回河南新县投身家乡建设,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淡泊名利两袖清风,继承和传扬了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

敬业奉献类439号:张伟,男,中共党员,生前系河南省郸城县秋渠乡秋渠一中校长。张伟20年来坚守农村教育一线,辛勤育人、呕心治校,将一所濒临解散的乡村学校办成当地名校,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为教育事业献出了年轻生命。

敬业奉献类417号:向晓丽,女,中共党员,河南省淅川县西簧乡党委书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工作中,时任淅川县大石桥乡乡长的向晓丽,面对全省移民总量10%的艰巨任务,柔肩担重任、真情融坚冰,成功破解各种难题,实现了“不伤、不亡、不漏、不掉一人”的目标。

孝老爱亲类543号:赵小参,女,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万金店镇王寨村村民。公婆早年离世,她含辛茹苦30多年,把婆家未成年的三个弟弟两个妹妹抚养成人;自己身患癌症,却又毅然抚养两个侄子,被弟弟妹妹们尊称为“嫂娘”。

孝老爱亲类520号:孙付阁,女,河南省兰考县孟寨乡孙西村村民。儿媳瘫痪在床,她30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虽经受老年丧子,但不减婆媳情深,用朴实无华的行动彰显了中华美德、人间大爱,被乡邻誉为好婆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