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数字货币——数字中国,智慧生活

发布时间:2024-02-27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金融科技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金融学院

课程名称:金融科技基础              

一、案例主题

数字货币——数字中国,智慧生活

二、案例意义 

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和应用正迎来加速期,“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我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工作走在了国际前列。本节课通过后疫情时代非接触式服务愈发普及,数字化进程不断加速,中国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多地开花等案例,揭示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凸显科技强国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科技强国对于我国的重要作用,培养自身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和判断能力,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ECP的特点及发展方向;了解目前各国数字货币及监管政策。

(二)能力目标

具备对新兴事物的求知欲、探索欲及科技兴国的意识;具备风险意识和正确的职业操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具有爱国热情及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具有为数字经济时代作贡献的奋斗意识和工匠精神。

四、思政教学素材 

(一)视频播放:十年百变-数字支付:中国经济发展新名片

在海拔超过3600米的拉萨,全城38条公交线路、522辆公交车实现全部扫码支付车票,一部手机,就能带你畅游日光之城。粤港澳二维码一码畅行,极大地方便了大湾区7000万人口的出行。从世界屋脊,到东方之珠,移动支付的触角遍及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在中国,超过9亿人正在使用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达527万亿。移动支付正深刻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助推了中国数字货币研发试点的进程。在北京、上海、成都等15个省(市)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3.6亿笔,交易金额达1000.4亿元。更安全、更通用、更普惠,中国货币金融体系数字化变革正以跨越式的发展,走在世界前列!如今,中国的5G基站数已达161.5万个,4G网络覆盖人数超过99%。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为移动支付提供了最大的环境支持。中国标准正成为全球移动支付的“黄金标准”。

(二)数字人民币—深化乡村振兴建设

央行数字货币试点以来,成都市打造了农产品交易市场场景,针对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薄弱、科技化水平低的痛点,构建彭州雨润国际农产品交易市场场景。在新农村建设中,成都开展新津区天府农博园“水稻 ”田园综合体、崇州“天府良仓”稻作农业全产业链和田园文旅,以及彭州宝山村智慧旅游、智慧治理等数字人民币涉农应用场景建设,探索为试点区域新农村建设产业项目赋能助力。其中,新津区“天府农博园”依托农村电商平台、社区邻里中心和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实现数字人民币发放社保、购买农产品、记录政府资金收支等功能,形成了“全县 全员 全景”的乡村应用模式。 

此外,成都还打造电商应用场景。将数字人民币与智能合约、区块链结合,打造“融e购 数字人民币 溯源 智能合约 区块链”的点对点农产品订购模式,根据客户需求及农户产能撮合交易,实现助农惠农。

(三)新闻速递、强化风险

数字货币是电子货币形式的替代货币,自比特币诞生以来,出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数字货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全球共有10020项私人数字货币项目。由于具有匿名性,一些私人数字货币被用于非法活动。为应对私人数字货币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央行数字货币逐渐受到重视。

五、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前导学、思政挖掘

课前精心设计教案,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的切入点,通过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源,积累丰富的思政素材。利用学习通将自主任务和相关学习资源上传,同时发布讨论话题,安排学习计划。

视频播放“十年百变-数字支付”,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思考:请同学们思考数字支付都有哪些?体现我国金融科技方面的哪些优势?学生提交讨论结果,用视频形式展现所感所获。老师在线及时回答学生问题,并结合思政育人理念对提交作品进行评分。

思政育人:通过分析金融领域的数字化程度,揭示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凸显科技强国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科技强国对于我国的重要作用。

(二)趣味游戏、概念辨析

教师以问卷星调查学生日常支付经常用到的工具,引发学生思考这些支付方式属于哪种货币。以趣味连连看游戏形式,思考并匹配数字货币、虚拟货币、法定货币,引出数字货币概念。

思政育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能沉迷虚拟游戏、过度消费。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及思辨能力。

(三)时间推荐、强化重点

学生以时间轴画出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推进过程。老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感受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进程,引导学生思考DECP的特点并对比与现有货币体系不同。师生以案例“数字人民币—深化乡村振兴建设”总结优势后,通过新闻呈现发行带来的风险。学生分组讨论数字货币对支付体系、货币政策、金融稳定的影响。

思政育人:思维导图软件以时间轴顺序清晰呈现我国数字货币推进过程,让学生感受我国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发展的大国战略。学生以此为荣,具备民族自豪感,进而思考发行带来的问题。

(四)对比了解、攻破难点

老师视频播放Libra货币,给出定义,以流程图方式讲述技术原理及核心技术。学生对照货币职能,理解Libra货币的职能作用。

思政育人:具备对新兴事物及新兴学科的求知欲、探索欲及科技兴国的意识。具备防范数字货币交易过程中的市场风险、高杠杆风险和资金安全、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

(五)角色扮演、风险探知

老师通过案例引入数字货币带来的风险。学生分别从持有者、政府角度、交易商、货币发行人角度分析数字货币带来的风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老师以非法交易案例、趣钱网案例、币安数字货币总结不同角色定位承担的风险。

思政育人:增强学生对商业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强调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六)辩论交流、正确把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辩论赛,正反方辩论数字货币支持和反对的理由。老师点评,并给与学生最佳辩手荣誉称号。师生共同了解国内外数字货币的监管举措。

思政育人:具备开放、平等、协作、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和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具有为数字经济时代作贡献的奋斗意识和工匠精神。

六、案例教学反思(600字内)

(一)实施效果与成果

1、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介绍关注度变高,对融入专业的思政育人要素设置也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大部分同学认为课程思政的引入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有很重要的引领作用。

2、转换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采取讨论式教学,给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干的机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新事物、新理念层出不穷,所以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一些可能有所创新或具有独特见解的新问题,采取小组讨论、演讲或辩论形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雄辩、表达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1、设计更巧妙的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前应用的思政元素融入方式仍然不够丰富,在下一轮课程教学中将设计融入更多形式的思政元素进课堂。在知识讲授、课堂互动、实践环节等方面更好地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巧妙融合,做到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润物细无声。

2、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金融科技基础》既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同时也是多学科交叉及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因此,在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过程中,需进一步尝试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促使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的自然融合,探究在教学环节中道德素养和行为规范教育的融入方式。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优化问题引领、自主参与、多维互动、科学评价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建立更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切实提升“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