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金融活力 赋能数字乡村

发布时间:2024-10-2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释放金融活力 赋能数字乡村

金融学院 胡君一

课程名称: 《金融科技概论》

一、案例主题

释放金融活力 赋能数字乡村

二、案例意义

“十四五”规划发展期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为“三农”工作最为重要的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其核心目标是通过改善乡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村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经济优化升级,推动实现城乡全面互补共赢。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金融科技手段,通过整合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有效缩小城乡金融差距,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撑。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明确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

2.认识金融科技助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二)能力目标

探究金融科技促进普惠金融的理念、领域和方法

(三)情感目标

1.纵观乡村地区金融发展历程,了解乡村振兴成果,增强民族自信息和自豪感。

2.树立科技强国观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思政教学素材

1.建设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升级

通过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推动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技术与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应用。兴化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全省河蟹、青虾、小龙虾、银鲫主产区之一。如何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为加快粮食数字化生产,兴化市在中国电信泰州分公司等单位的技术支持下,开始建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5G智慧农场,围绕农田信息5G全覆盖获取、农田管理5G智能化作业、智慧农场5G大数据平台等进行建设,促进稻麦生产领域的技术创新,提升全市乃至全省数字农作技术应用水平。

2.发挥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的积极作用,实施“数商兴农”

目前数字化经济时代下,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激发乡村振兴潜力,直播电商凭借其优势,抢抓直播红利期,创新电商经济新模式。带动了农村电商、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也帮助农民增加了农产品的曝光度和知名度,通过直播平台,农民可以将农产品展示给更广泛的消费者,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2024年4月6日,央视新闻“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行动首场带货直播开播,央视主播朱广权和网络达人李佳琦组成的“小朱配琦”组合,通过“连麦”隔空“云直播”,直播两小时,共吸引了1091万人观看,累计卖出总价值4014万元的湖北农产品。紧接着,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与演员王祖蓝在快手上演直播首秀,共卖出6100万元的湖北产品。4月27日20点,央视主播朱迅搭档李梓萌在快手平台同框出镜,为湖北农产品带货8012万元。知名主持人变身“带货员”,带来天然信任感,直播间掀起热潮。

3.完善高质量农业保险体系,增强乡村产业抗风险能力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关于农业保险的相关要求中,提出要“完善巨灾保险制度”。这也是巨灾保险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被提及。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既是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器”,也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近年来在国家与监管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快速扩充。由2007年的8.4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221.41亿元,年均增速36.3%,提供的风险保障从733亿元增长到5.5万亿元,年均增长30.9%,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保险市场。

五、教学实施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教学资源、设计意图)

学生签到、发布本节课学习任务安排

签到,介绍本节课学习安排

教师:老师发布本节课知识要点内容。

学生: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提前让学生熟悉课程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教学资源、设计意图)

案例导入,引入新课

10分钟)

介绍我国金融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取得的成就

 

教师:播放视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思政要点:展示乡村振兴成果,增强科技强国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探索新知,讲授新课25分钟)

一、介绍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机制。

1.深化供给侧改革;

2.提升服务效率;

3.满足各类需求。

教师:提问“我国乡村地区在获取金融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痛点问题有哪些?”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并作答。

教学资源:PPT课件,讲义、案例材料、相关知识小视频等。

思政要点:以“金融活水”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凸显科技强国的重要性。

探索新知,讲授新课25分钟)

二、金融科技助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1. 金融科技通过提高投资效率助力新兴企业成长

2. 金融科技前沿技术的应用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教师:播放视频了解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的建设。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行业发展现状。

教学资源:PPT课件,讲义、案例材料、相关知识小视频等。

思政要点: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与乡村产业场景共建,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

探索新知,讲授新课25分钟)

三、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满足是以经济长尾消费需求

1.金融科技创新有助于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2.金融科技创新有助于满足低输入群体的普惠金融服务需求

3.金融科技创新通过满足长尾消费需求推动实体经济内生增长

教师:怎样解决“金融排斥”群体的融资需求?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发言

 

教学资源:PPT课件,讲义、案例材料、相关知识小视频等。

思政要点:农业巨灾险更好地应对了农业生产经营的巨大损失,增强了乡村产业抗灾能力,和农业企业的融资能力,强化学生的风险意识。

归纳总结,加深理解

5分钟)

总结本节课程所学知识要点

教师:选取2名同学对本节课内容总结归纳,教师补充总结知识。

学生:培养自主归纳总结知识能力。

思政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乡村振兴中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教学资源、设计意图)

布置作业

完成本章节课后习题。

教师:提前布置作业,答疑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

巩固学习效果,养成主动思考意识。

 

六、案例教学反思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通过场景化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科技创新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内容,通过对生活的观察了解我国乡村振兴的过程,体会到乡村振兴战略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意义。

特色创新: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高度相关的5G技术、社交媒体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何解决三农主体的融资需求,引导学生接触新事物、迸发新理念,形成主动思考。

诊断改进:学生参与生活场景的深度不够,缺乏生活阅历,主动挖掘社会问题的能力还有欠缺。

改进:继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分组作业等形式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盐溶于水,避免单方面的说教,提升育人成效。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