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也要接受传统文化的再教育
董凤凤
论及《百家讲坛》,继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时下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主讲起《弟子规》。我们知道随着“国学热”的不断升温,用于阅读的传统经典也在应读者需求,不断地增多。面对《弟子规》,我们不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读这样一本童蒙养正读本?”对此,钱文忠提出了“成年人也要接受最基础教育”的观点。他表示当下的国学热不过是种“虚热”,“虚热”就像一个出现了头热脚凉症状的病人,针对这样的病人,应该先从“修脚”开始,“所以真正意义的国学热要从基础开讲,而不能好高骛远。”这里钱先生提到的基础就是《三字经》和《弟子规》。
对于钱先生的以上诸观点,笔者感触较深的是“成年人也要接受最基础的教育”这一点。这不仅使笔者联想到,孔子说的一句话“古之学者为人,今之学者为己”。也就是说古代的人读书是为了充实涵养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当代的人则是为了装点门面,是为了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一种“谈资”。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读书的目的,当然这在社会风气上所带来的结果抑或影响也是大相径庭的的。相信假使照现今状况发展下去,不仅以往我们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会成为虚谈,况且由“内圣”也是开不出“外王”的。
我们知道儒家哲学的核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用“内圣外王”四个字来进行概括,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儒家哲学不仅是道德的哲学也是一种政治哲学,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出山为“仕”,换句话说也就是只有“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这一次第是不容变化的。这在当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代的反腐倡廉工作意义尤其重大。当代对于廉政工作,我们谈的较多的是法治的强制作用,是一种外力催生的清廉风气,古代则更讲究的是一种道德上的自律行为。所以权衡二者,并且结合当今社会状况,我们应该重拾传统文化中的这些精华,首先加强公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不得不承认可能由于当代社会的环境所致,不会再出现道德那么高超的圣人,但是作为一种理想,至少我们可以不断地向其靠拢。
综合以上观点,所以,笔者觉得钱先生所讲的“成年人也要接受基础教育”这一观点,在当下显得尤其重要。那么落实到传统文化上,就是:成年人也要接受传统文化的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