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批唯成绩论 呼吁关注人品
“包揽生活琐事,让孩子只顾学习就可以了”、“身教、言教不统一”……这些家教误区,在我们的周围普遍存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希望通过各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同时忽视了孩子应该承担的责任。特别在进入初中阶段,许多父母仅仅关注孩子的分数、排名,而忽略了人品人格和责任心的培养。
更新观念 赢得未来
长期从事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工作的杨继红老师,熟悉学生生理、心理变化规律。她说,无形的竞争力可能在眼前不如成绩、排名等明显,但这些综合素质却是孩子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杨老师所说的“无形的竞争力”,主要包括了孩子的人品人格过硬,责任意识明确,学习习惯、意志和方法到位,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身体和心理健康等。
“现在许多家长对成绩最在意,却很少意识到人格和品德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相反,有不少家长无形中还在教孩子小家子气,教孩子占便宜,教孩子好东西要自己占有,教孩子怎么想办法超过别人,把别人踩在脚下……这样做的结果可能眼前看孩子是‘受益’了,但将来在社会上他会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最终的结果将导致孩子不知如何在社会上生存。”
改进方法 多做少说
怎样培养“无形的竞争力”?杨继红老师认为,首先是家长们要先改变自己。首先是从观念上,把对孩子的期望从仅盯成绩(分数)改变到对身体、思想和心理的关注上。我们身边有很多例子证明,孩子考上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固然好,但并不代表他以后的路就一定走得好。相反,孩子身体好、脑子活、心理健康、人缘好,即使当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过日子也差不到哪去。
“若父母只讲吃喝玩乐,不注意言传身教,对孩子讲的道理再动听,孩子也很难学好”,杨老师提醒家长,“若你想让孩子学习,你自己也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的家长,这样才能从中和孩子找到共同话题,在交流中引导孩子,让他们明确,成长是自己的事,家长可以提供帮助,但不能替代。”
遵循规律 水到渠成
进入初中阶段,进入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很多孩子身上存在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他们向成人封闭自己的内心,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得到理解。他们就是这样一群充满矛盾的群体。“所以作为家长必须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理解孩子的想法。”
杨老师说,家长们一定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切记不要拔苗助长。教育是一门慢艺术,哪一天你真正宽容孩子,解放孩子,奇迹也就可能发生了。宽容并不等于放纵放任孩子,而是宽容孩子在成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宽容他是一个孩子而不是一个完人。
(来源:新华网 责编:小飞)